重庆市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若干措施

日期:2024年04月24日 13:15    作者:  来源:

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推动有组织人才培养,深化我市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本措施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推动构建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宗旨,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打破校校壁垒、校地壁垒、校企壁垒,推广人才培养“进园区、进区县、进企业”建设模式,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产业学院”精准对接方式,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构建“33级”分类分级发展格局,形成“523”共育、共管、共享模式,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培养造就大批满足我市现代产业体系急需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027年,高校与“33618”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集群企业、园区组建现代产业学院100个左右,建设市级现代产业学院50个左右,建成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0个左右,力争实现高校全参与,与现代产业集群全对接,有效支撑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立分类建设模式

引导高校与相关产业集群企业、园区紧密协同,按照“产业集群—产业学院”对接布点方式,建立3大类现代产业学院。

1.建设一批现代制造业产业学院。对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焦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3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和有关支柱产业集群、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新星产业集群,建设市级现代制造业产业学院30个以上。

2.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产业学院。对接现代服务业,聚焦建设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围绕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西部金融中心、打造西部法律服务高地,培育千亿级检验检测产业集群、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建设市级现代服务业产业学院10个以上。

3.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学院。对接现代农业,聚焦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围绕培育建设生态畜牧、火锅食材、粮油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学院2个以上。

三、打造分级建设架构

有效发挥校级、市级、国家级“3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推动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创新

4.建设一批校级现代产业学院。高校依据当前我市现代产业学院对接产业布局现状,结合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等实际,从校级层面遴选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原则上每所高校至少建设3个符合学校特色发展定位的校级现代产业学院。

5.建设一批市级现代产业学院。以重庆市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33618”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对应领域,持续建设首批24市级现代产业学院,新立项建设30个左右市级现代产业学院

6.建设一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持续支持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重庆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建成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对照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标准积极培育一批具备国家级水平的现代产业学院,到2027年,力争建成10个以上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四、夯实人才共育体系

落实《重庆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总体方案》建设任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合作开发课程教材、联合打造实践平台、探索人才双向聘任等5条路径,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各类主体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促进人才培养浸入真实生产场景,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

7.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深化人才培养进园区、进区县、进企业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校政园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体系设计,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健全保障机制。原则上现代产业学院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的30%依托10个具备条件的工科类现代产业学院开展技术技能人才现场工程师卓越工程师贯通培养试点

8.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精准对接行业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四新”建设,动态调整优化现代产业学院专业结构布局。鼓励高校联合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共建重点产业急需专业,加快开设人才紧缺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提高现代产业学院人才供应与现代产业需求的匹配度。到2027年,全市国家级和市级现代产业学院共建专业比例达到100%,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共建专业比例达到70%以上,建成50个左右服务先进制造业的学科专业集群。

9.合作开发课程教材。建立现代产业学院课程教材定期更新机制,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关注行业创新链条的动态发展,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及时融入专业领域前沿知识和产业最新技术。结合人才培养不同阶段,对应开发集中式、关联性、体系化课程群。依据专业特点,使用真实生产线等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推动同领域现代产业学院间课程资源共享。2027年,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校企联合编写30部市级精品教材,联合打造100门市级一流核心课程

10.联合打造实践平台。挖掘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科技产业园、行业龙头企业等优质资源,构建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大力推进校园、园区与企业实践平台的一体互通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建设一批实践教学中心和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鼓励企业园区与高校合作建设一批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到2027年,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建成20个一体配套的市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11.探索人才双向聘任。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持续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选派一批高校教师到企业或科研机构挂任科技副总、工程师到高校挂任产业副院长持续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推进教师激励制度探索。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开展师资交流、研讨、培训等业务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027年,现代产业学院内“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

五、建立运行共管机制

采取构建协同管理体系、数字赋能智慧治理两种形式,建立多元协同、共建共管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模式,实现组织完备、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实体化运行。

12.构建协同管理体系。强化高校、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持续探索主体协同的理事会、管委会等治理模式充分发挥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办学主体作用,明确各参与主体的主要任务、权利义务、运行方式及考核评价机制等,形成分工负责、全员协同的责任和权利体系。鼓励现代产业学院根据运行需要,搭建由政府(园区)、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投入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法人实体运营平台。

13.数字赋能智慧治理。支持现代产业学院搭建人才供需信息服务平台,汇集现代产业学院内企业岗位需求、学校人才供给、技术产品研发、校企合作项目等信息,促进产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深度融合。推动联合体智慧管理系统运用,加强多元数据关联分析和深度挖掘应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施项目建设全过程数字化监管与评价,实现现代产业学院重要数据在线呈现、关键指标动态分析,准确反映发展现状和趋势。

六、打通资源共享链条

通过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等3种路径,打通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创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4.协同推进创新创业。鼓励高校企业与园区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搭建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带动学生走入企业、走进社会,将实践教学与产品研发、课题研究、技术革新等相结合。依托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竞赛项目,以赛促创、赛创融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探索现代产业学院成员单位就业优先政策。到2027年,每所市级现代产业学院学生在校期间参赛比率超过90%

15.深化产学研用合作。鼓励高校和企业以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整合双方资源,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建设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持续推动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共享研究成果,产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建立成果转化中试基地,面向现代产业学院成员单位初创成果或原始技术提供实验技术二次开发和中试熟化等研发设计外包服务。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建立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成员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到2027年,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100个。

16.促进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积极发挥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重庆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等科技服务机构作用,大力推广现代产业学院共建单位技术成果,促进科技要素交流与融合,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提升现代产业学院内人员技术转移服务能力。支持共建应用技术推广中心,促进现代产业学院技术成果转化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到2027年,现代产业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提升20%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

七、组织保障

发挥各方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资源配置、考核激励等4个方面的作用,制定支持现代产业学院组建运行的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17.加强组织领导。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国资委等部门进一步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综合管理和统筹,研究制定我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有关问题,指导和督促高校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高校把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列入党政主要工作,根据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专业结构等实际情况,开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高校根据本措施,结合本校实际,按照一校一案原则研究制定本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案。各现代产业学院结合建设实际,研究制定对应建设方案。

18.强化政策支持。构建系统集成、配套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促进产业、财政、科技、金融、人才等政策相互衔接。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纳入市级重点改革项目。加大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高校教育教学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好的学校和企业(行业协会、园区),按照分类原则进一步给予政策倾斜。各建设高校要在人才选聘、人事管理和考核激励方面给予学院政策支持,赋予现代产业学院改革所需的人权、事权、财权,建设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

19.优化资源配置。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高校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要设立长期性专项资金保障学校现代产业学院的正常运行,合作企业(行业协会、园区)要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和实习实训资源。鼓励相关合作区县发展改革、经济信息、财政、国资等部门在资金、土地、房屋资源、人才政策等方面,出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支持政策。各现代产业学院要充分考虑区域、行业、产业特点,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市级财政重点支持建成的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对市级现代产业学院,根据专业、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建设情况,予以综合奖补

20.加大考核激励建立市级现代产业学院考评机制,对各项重点目标任务实行清单管理,完善“计划表”“五色图”,实施清单化、项目化管理,通过年度检查、中期检查、终期验收等建立全覆盖、多层次考核机制,充分运用考评成果开展赛马比拼,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地落实。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运行情况纳入各高校事业发展考核指标。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纳入数字经济体系人才支撑赛道,对建设成效良好的管理运营平台在全市推广运用。丰富创新宣传方式和渠道,及时总结一批最佳实践案例,推广一批有效经验做法,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和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良好氛围。

附件

重庆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领域目标指南


产业类型

2027年目标(含校级、市级、国家级)

市级

目标

国家级

目标

33618现代制造业

3大万亿主导产业集群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5

30个以上

10个左右

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

10

先进材料

5

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

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

10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

5

软件信息服务

8

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新型显示

1

高端摩托

1

轻合金材料

1

生物医药

2

轻纺

1

新能源及新型储能

2

18新星产业集群

卫星互联网

1

生物制造

1

生命科学

1

元宇宙

2

前沿新材料

1

未来能源

1

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

1

AI服务机器人

5

服务器

1

智能家居

1

传感器及仪器仪表

1

智能制造装备

2

动力装备

1

农机装备

1

纤维及复合材料

1

合成材料

1

现代中药

1

医疗器械

1

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20

10个以上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5

2

总计

100

50个左右

10个左右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24129日印发

上一条:12种经典教育教学理论
下一条: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

关闭



 

威尼斯国际2299cc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尚文大道906号

联系电话:023-88968651

Baidu
sogou